15 Aug 2006

重新安装 Slackware

金鸡湖是金鸡湖,阳澄湖是阳澄湖,此境一也;
金鸡湖是湖,阳澄湖也是湖,此境二也;
金鸡湖还是金鸡湖,阳澄湖还是阳澄湖,此境三也。
——无名氏,苏州

三月份时,我选择了 slackware,这个简单、稳定加安全的 Linux 发行版。第一次使用 Slackware,完全不熟悉它的规则,很容易乱改一起,结果搞的一团糟。

比较 Debian 和 Slackware 的时候,我提到自己的一个愿望:

尽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那些超越各个发行版的东西上,不被某个发行版的“方言”束缚。


这是在我看到了在不同发行版中隐藏的共同的东西,我在为找到这些共同的东西努力。现在,我有另一种感觉:Linux 是相同的,各个发行版能提供哪些不同?发行版靠什么吸引用户?发行版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便利?

Linux 系统是由许多独立的开源软件包组成的,各个发行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:如何有效、方便的组织这些项目(源代码、二进制文件)?如何用一个源码池支持多种硬件平台?

在源代码的组织上,我能想到的主要有 RPM 系、DEB 系、TGZ 系、SRC 系。RPM 系(Redhat, Fordra Core)主要的问题是依赖性,现在 FC 有了 yum,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太严重了;DEB 系(Debian, Ubuntu)以解决包的依赖性和支持多种硬件平台著称,apt-get 确实很好用;TGZ 系则保持着 KISS(Keep It Simple, Stupid)原则,简单、稳定;SRC 系(Gentoo,LFS)接触不深,不好评价 :-(

我以为:Debian 方便;Ubuntu 易用;Slackware 简单。我为 Debian 的方便惊叹不已,但我更把 Slackware 的简单引为知己;我以为“易用”对于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,一个程序员眼中的“易用”和一个工程设计员眼中的“易用”肯定有天壤之别,因此,Ubuntu 的易用对我没什么吸引力,我用 Fvwm 构筑了适合自己的操作界面 :-)

扯远了,其实真正的高手不在乎使用什么样的发行版。从这一点上说,我还不是什么高手 :-) 还是回到自己重装 Slackware 上来吧。

为什么重装呢?因为要玩一个游戏,就要按照人家的游戏规则玩;但是我第一次玩 Slackware,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规则,结果给更新系统带了了很大的不便。

这次安装有什么特别的?根据 安装一个精简的 Slackware 的提示,并按照默认的 tagfile 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tagfile,以后再重装就方便多了 :-) root 目录用了 XFS 文件系统;Kernel 用了 Slackware testing 的 2.6.17;Fvwm 从稳定版的 2.4.19 升级到开发版 2.5.17;...

安装之后还要干些什么?使用 Ineternet:tor+privoxy;浏览器:Opera;X 终端:rxvt-unicode;中文字体:文泉驿;中文输入法:scim+fcim;中文字典:stardict;...

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:不知道怎么回事,X window 分辨率成了固定的 "1280x1024",在 /etc/X11/xorg.conf 中设置成 "1024x768" 也不作用,很奇怪。哪位知道如何解决?

解决了,在 /etc/X11/xorg.conf 的 SubSection "Display" 中加入 Modes "1024x768" 就可以了。So 简单!

SubSection "Display"
Viewport 1024 768
Modes "1024x768"
Depth 24
EndSubSection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